朋友傳給我看一份某科技大學應用外文系學生的論文,分析一些譯者部落格內的文章,進而討論譯者對翻譯的看法。
當初寫部落格的初衷,也是和這次寫書的目的差不多,希望能夠分享自己的摸索經驗,不時有譯者寫信告訴我,剛入行時,看了部落格裡的很多文章,所以很快進入狀況,所以即使如今部落格已經不再寫新的內容,仍然留在那裡,希望提供給有需要的人。
那篇論文引用了我部落格內的某些比喻,然後分析出我的"看法",但顯然這位同學的理解不夠全面,我說「太多人說得一口好菜,卻連廚房也沒進過」,明明還寫了「想要翻譯進步,也要多閱讀、多練習翻譯」,這位同學卻神理解我寫的「用嘴巴做菜」這句話是在批評翻譯評論家,簡直莫名其妙耶,我哪有閒工夫去管人家翻譯評論家,而是認為一個譯者,對翻譯的看法"說"得再多,如果不去實踐,就淪為空談。然後論文中又斷章取義了我部落格內的一段文字,得出了我認為"翻譯理論無用"的結論,我在新書上也介紹了一些翻譯理論的書籍,前幾天在社團裡也和學員分享了三民書店有一些翻譯理論書,從來沒認為翻譯理論無用。
目前分類:譯事形態 (139)
- Jul 23 Thu 2015 10:02
未經許可,不得擅自使用部落格內的文字
- Jul 18 Mon 2011 08:00
一試成主顧
之前聽一位前輩說,其實新人在累積作品的階段,如果有機會接到好書,或是有機會和大出版社合作,即使「降價求售」,也要努力接下這個工作。因為這才是真正在累積自己的翻譯資歷。
回顧自己的翻譯經驗,真的好像是這樣。十年前,曾經有機會和一家大出版社(不一定是人員多,而是指名氣響亮,報出來大家都知道的那種)合作,之後在應徵其他規模比較小的出版社時,只要提到同時也在和那家大出版社合作,幾乎連試譯都不需要,就可以接到稿子。可能大家覺得,既然大出版社都敢用她,應該沒問題吧。
- Jul 04 Mon 2011 08:00
三百六十六行
俗話說,叫做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雖然我不知道是哪三百六十五種行業,但我想應該沒包括譯者經紀人這種職業(好啦,我知道三百六十五行的數字,只是代表各行各業之意,但我想不出標題,借我亂用一下嘛。)
相信每一個譯者都渴望有一個經紀人(先不談經紀人要抽成多少這種事,談錢傷感情),這麼一來,拖稿時,就不必痛苦掙扎很久,拖稿理由讓經紀人在「拖稿理由大全」中抽籤找一個就行了。經紀人會定時催稿,提醒哪一本書最遲應該在什麼時候開工了,或是主動幫忙去延稿期,還可以在譯者的譯筆成長後,提醒業主:「什麼時候幫我家譯者加稿費?」不擅長和編輯打交道的譯者,可以透過經紀人適時向出版社打聽,「最近有沒有適合我翻譯的書?」經紀人還有一項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可以幫譯者催討稿費(所以,有黑道背景的似乎比較夠力?哈哈)
- Jun 13 Mon 2011 08:00
合約和稿費
做翻譯工作,合約和稿費是接觸最多,也和譯者生活最密切的兩件事,所以,也不時有人寫信問我相關的問題。雖然記得之前好像有寫過類似的文章,但我也懶得找,所以,乾脆重新整理一篇。
通常在接案前都會寫合約,雖說這是保障雙方權益,但這也只是君子協定。比方說,合約上規定的截稿期,譯者就是不交稿,出版社也不能罰譯者的錢,最多只是把譯者列為拒絕往來而已。對譯者來說,這張合約只是證明「是你出版社叫我翻譯的,不是我自己隨便找一本書來翻」,我想,大概就只有這點功用吧。合約內容包括了翻譯的書名、交稿方式(分段交稿或是一次交稿)、稿費金額、付款條件(期限),以及翻譯時的注意事項(比方說,不能交給他人翻譯,不得隨意增減,等等)。
- May 16 Mon 2011 08:00
流行語還是新詞
最近想到一個問題,隨著一些外國文化的交流,或是某些社會現象的發生,經常會冒出一些新鮮的詞,例如,「殺很大」、「小三」、「冏(下面有沒有一橫?但我只打得出這個字)」,諸如此類的。
既然在做和文字打交道的工作,當然要勉強擠出一點對文字的敏銳度。
- Apr 25 Mon 2011 08:00
作者>譯者>編輯
這當然不是指地位(論地位,當然是作者>編輯>>>>>譯者囉),而是指一部翻譯作品最後呈現的譯文中,各個角色所發揮的作用比例。
作者最大,這一點不可能有人懷疑。一本作品的故事架構、情節安排,要讓男女主角生離死別,還是讓壞人殺掉好人,要寫得拖泥帶水,還是引人入勝,全都取決於作者的一念之間,作者是老大,他老人家想怎麼寫,譯者就得怎麼譯,只能被作者牽著鼻子走,完全沒商量。
- Apr 11 Mon 2011 08:00
譯者真的很重要
很久以前寫過一篇文章,當時認為大部分讀者在購買翻譯書時,似乎並不在意譯者是誰。以我自己來說,在做翻譯工作以前,在看翻譯書時,即使看到卡卡的,或是覺得不順的地方,也會很寬容(?)地認為,翻譯書嘛,難免會這樣,對翻譯書並沒有太高的要求,完全沒有意識到所謂良譯、劣譯的問題。
這幾年,翻譯書籍越來越多,讀者有了更多選擇,閱讀水準當然就越來越高,在比較之後,就知道同樣是翻譯書,A書讀起來一氣呵成,B書卻好像開車時沿途都會遇到狀況,不時需要停下來,消化一下腦袋裡的問號,瞭解作者到底想要表達的意思。
- Dec 20 Mon 2010 08:00
平衡報導
- Jul 05 Mon 2010 08:00
你簽的合約保護誰?
前幾天有網友在討論合約的問題,大作家ZEN(打一下廣告,ZEN的《愛情鬼遮眼》已經上市了)剛好提出一個問題,加上我對合約也有一些想法,所以,乾脆來寫一篇討論翻譯合約的文章吧。
目前出版社發書給譯者翻譯時,幾乎都會要求譯者簽翻譯合約。合約的內容大致包括翻譯標的、截稿期、稿費(稿費支付日期)和贈書數量,還有不可洩漏機密,以及拖稿和譯稿品質不符合規定時的相關罰則,基本上就這些內容吧。對了,還有規定譯稿賣斷給出版社。
- Jul 01 Thu 2010 08:00
沒標題就是好標題
一位譯者朋友和我討論翻譯正確性的問題。
這位朋友讀的是翻譯,她和我分享說,以前老師會希望按照原文的句型翻譯(當然,不同老師要求的重點不同,並不一概而論),所以,她對於某些出版社的翻譯要求有一些疑惑。
- Jun 28 Mon 2010 08:00
兩種標準!?
得知原本今年要出版的一套書可能延到明年才出版,心情頓時放鬆了不少,於是,決定放自己一個小假(再次證明,翻譯速度隨截稿期而變)。
因為好久沒有痛痛快快地看書了,所以就去逛了一下書店,買了幾本書回來,其中有一本是王安憶的《妹頭》。記得很多年前看過她的《長恨歌》,現在完全想不起那是講什麼故事了,也懶得再去把書找出來看(我在閱讀這件事上,真的很喜新厭舊,尤其是「寵幸」過的書,即使已經忘得精光,很少會再吃「回頭草」,可能老了以後,會願意回頭啃這些舊草吧)。
- Jun 21 Mon 2010 08:00
請告訴我一聲,好嗎?
前幾天做了一個夢,某編輯打電話給我。在電話中高興地告訴我,我翻譯的書賣出了簡體版(但其實我和她合作的那本書連台灣都還沒有出呢,也許是因為那天我們有在msn上閒聊到那本書的行銷,所以才會連夢裡都希望那本書賣得好)。
不久之前,還和一位資深譯者聊到簡中版的問題。現在不時有繁體版譯本直接出簡中版的情況發生,數年前,曾經有譯者的譯本被對岸的出版社偷偷出版,被該譯者發現後,還去交涉了一番。如果我沒記錯,好像是因為之前出繁中版的出版社倒閉了,所以,該譯者順利為自己爭取到一些權益。
- Jun 07 Mon 2010 08:00
不是因為偷懶不想寫
這幾天又在思考譯註的問題。
之前和幾位編輯和譯者朋友在聊天時,發現有些出版社比較喜歡譯註詳細一點,為讀者提供貼心(?)的服務,也有的出版社並不喜歡譯註,尤其是對於小說類的作品,認為譯註能免則免,非要譯註,也應該設法融入譯文中。
- Apr 26 Mon 2010 08:00
減少試譯的失真
(有沒有看到,這朵桐花是懸在半空中的!!我很想吹牛皮說,是桐花飄落時,我定格拍下的,但其實是懸在一根蜘蛛絲上,不過,要拍到這張也不容易,因為它一直在轉,好不容易才拍到,而且有一點小遺憾,應該把畫面再往下拉,就可以拍到下面那滴漂亮的水珠了,不過,能夠拍到這張,已經很慶幸啦)
去年年中(?),和一家新的出版社合作時,編輯希望我能夠試譯,因為這是給低年齡層的小讀者看的書,編輯可能擔心我的譯文太老(?),所以先寄了幾頁給我,大約不到一千字的內容。
- Apr 15 Thu 2010 08:00
翻譯到底是學術還是藝術?
最近在思考這個問題,翻譯(我指的是書籍,尤其是小說的翻譯)到底是學術還是藝術呢?
如果是學術,翻譯的標準就力求嚴謹,不得有差錯──當然,一本書完全沒有誤譯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至於誤譯的原因,之前的文章裡不時有提到,這裡就不多說了。
- Apr 01 Thu 2010 08:00
瞭解什麼是好譯文,才能譯出好譯文
每週去上攝影課時,同學都會把自己拍的照片給老師看,然後由老師挑選哪幾些照片拍得理想,哪些照片的哪些地方要如何改進。
比起上理論的內容,我更喜歡看照片。因為在看照片的過程中,可以學到更多。別人如何取景,如何尋找被攝物體,還有構圖……,當和老師的意見一致時,就會覺得好像學會了一點鑑賞的皮毛;當自己眼中的好照片,老師認為不足時,就知道下一次自己遇到類似的畫面時,要怎麼去捕捉。
- Feb 20 Sat 2010 08:00
德國高院裁定:譯者可獲版稅分成
轉載自中國新聞網http://www.cns.hk:89/cul/news/2010/02-11/2122044.shtml
感謝"譯人譯事"(臉書上的朋友)的分享
文學翻譯實乃殫精竭慮而收入微薄的工作,以此為業,有時竟不得溫飽。惟德國聯邦法院日前裁定,除稿酬外, 在其譯作發行量超過5000冊時,譯者有權要求一定比例的版稅分成:倘為硬皮精裝書,可得該書凈收入的0.8%,紙皮平裝本則可得0.4%。若譯作賣出版 權,如平裝本、影視改編權和有聲書等,譯者可再獲所有版權收入的50%。
- Feb 01 Mon 2010 08:00
日本的翻譯事
很久之前,就買了一本日文的雜誌《翻譯事典》,我買的這本是二○○九年版的(但二○○九年版的是二○○八年出版的,可見我真的把它關在後宮有夠久的),應該是每年出一本吧。
當初我會買這一本雜誌,是因為這一本有採訪了很多從事筆譯工作(包括出版翻譯、實務翻譯和影像翻譯等)的翻譯人員,我想瞭解一下日本筆譯譯者的工作情況。
- Dec 31 Thu 2009 08:00
翻譯社沒那麼壞啦
舊年的最後一篇文章,我想為翻譯社說幾句話。
通常譯者不是直接向業主接案,就是透過翻譯社接工作。尤其對初入這一行的譯者來說,一方面不太瞭解業主在哪裡,另一方面,也因為經驗不足的關係,即使親自找上業主,也經常無法順利通過試譯,但和翻譯社合作,就比較有機會。因為聽說有的翻譯社有專門的核稿和潤稿人員,會將譯者的譯文修潤後,再交給業主,因此,新人比較容易向翻譯社爭取到合作的機會,逐漸磨練自己的譯文後,才有機會通過業主的試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