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當然不是指地位(論地位,當然是作者>編輯>>>>>譯者囉),而是指一部翻譯作品最後呈現的譯文中,各個角色所發揮的作用比例。
作者最大,這一點不可能有人懷疑。一本作品的故事架構、情節安排,要讓男女主角生離死別,還是讓壞人殺掉好人,要寫得拖泥帶水,還是引人入勝,全都取決於作者的一念之間,作者是老大,他老人家想怎麼寫,譯者就得怎麼譯,只能被作者牽著鼻子走,完全沒商量。
譯者的作用當然也很重要。文字通順當然是最低要求,一本再好的書,在閱讀過程中不得不頻頻停下,思考書上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不僅可能影響對這本作品的評價,甚至可能半途而廢,錯過了一本好書。即使是一本好的作品,壞譯者也可以發揮「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功力,怎麼能說譯者不重要?(哈,好像有威脅的味道)當然,如果作品本身很強,即使翻譯得稍微差一點,還是勉強讀得下去~
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到底是去蕪存菁,還是去菁存蕪,靠的是譯者的功力。這裡所說的「菁」和「蕪」不是指情節(合格的譯者不可能在翻譯時用想像力幫作者添加情節,更不可能故意不譯某段無法理解的文字),而是指原文的文字特色。比方說,能不能恰到好處地翻譯出作者的文字特色(例如,詼諧、深沉……),能不能將一些外國的比喻,譯成中文讀者更有切身體會的文字,都取決於譯者的文字能力,讓書中人物「人說人話,鬼說鬼話」也考驗譯者的翻譯敏銳度,否則,就會折損作品的文采。就好像原本是一張色彩鮮艷、立體感很強的照片,如果洗照片的技術不佳,色彩就會變得平淡,線條也會變得模糊。
編輯當然是翻譯書最後的把關者。改稿的編輯可能是責任編輯,也可能是外包的編輯。有的出版社在做翻譯書時,拿到譯者的譯稿時,先由外文編輯確認(包括檢查譯文的正確度),再交給文字能力強的中文編輯處理後續工作。
雖然編輯決定了最後作品呈現的品質,然而,譯者在翻譯時,其實已經基本上奠定出中文文字的架構,基本上已經為譯文定了型,編輯在只能少許修飾。這個過程有點像化妝,譯者的譯稿就像是一個人的臉,五官的大小基本已定,編輯只能用技巧再加立體感,但也許臉上的青春痘、雀斑,甚至大小眼之類的缺點還是很明顯。當然,「化妝技術」好的編輯可能會運用貼雙眼皮膠之類的特殊技巧,把原本看起來不怎麼樣的「臉」加工得很有「賣相」,更有一些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的超級優秀編輯,下筆如有鬼斧神工,任何譯文經過他的修改,簡直就像經過整形,個個都是俊男美女。
我個人認為,對一本翻譯書來說,作者決定了七成,二成取決於譯者,一成必須功歸於編輯(鬼斧神工級的編輯,搞不好比譯者的功勞更大喔),所以,譯者在落筆前不可不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