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還在遨遊噗浪時,曾經有譯者說,會去google查自己的名字,看讀者對自己翻譯作品的評價。
其實,這種「勾當」我以前也做過,但每次查到的都是書籍資料,或是某某圖書館的藏書中有我翻譯的書,毫無成就感(?)。
曾經有一位熱心的讀者朋友,看到別人網誌上有提到我時,都會貼心地寄給我看,有幾次看到讀者很喜歡我譯的某本書,忍不住開心地浮出水面去打聲招呼(真是厚臉皮啊,呵呵)。
之前還在遨遊噗浪時,曾經有譯者說,會去google查自己的名字,看讀者對自己翻譯作品的評價。
其實,這種「勾當」我以前也做過,但每次查到的都是書籍資料,或是某某圖書館的藏書中有我翻譯的書,毫無成就感(?)。
曾經有一位熱心的讀者朋友,看到別人網誌上有提到我時,都會貼心地寄給我看,有幾次看到讀者很喜歡我譯的某本書,忍不住開心地浮出水面去打聲招呼(真是厚臉皮啊,呵呵)。
編輯希望自己有「免於改稿的自由」,但也不時有譯者提出,希望自己的譯稿也有免於被改的自由。
曾經聽過好幾個譯者說,自己的譯稿被編輯改得面目全非。之前還有一位朋友寫信給我,說她的譯稿落到一位不會日文的編輯手上,編輯對她的譯稿不滿意,卻又說不出哪裡不滿意,只是一再請她修改,結果雙方對這次的合作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人無完人,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完美譯者。即使我們兢兢業業,抱著戰戰兢兢的態度處理每一段文字,只要是凡人,還是無法避免出錯。
所謂的錯有很多種(這裡指的錯誤不包括譯者根本看不懂原文的意思,自己編故事的情況)。
首先,對原文的理解不足,導致了誤譯。翻譯的時候,譯文字容易,譯文化難。如果只是把原文譯成對應的中文,也許只要翻譯機就可以處理,但翻譯之所以難,就在於任何一種文化都有深度,即使自認為看懂了,其實很多時候都可能會發生「見字不見意」的情況。
看了zen這篇「SOHO是種微型創業」,覺得也適合檢討譯者的工作。
當譯者這麼多年,「創業」當初的確比較辛苦,經常有一餐沒一餐(指案子,不是真的餓肚子啦),也經歷過交出一份稿子後,不知道下一份稿子會什麼時候進來的情況,但幸好那時候並沒有指望靠翻譯過日子,所以,有案子進來,就當成是撿到的。
這幾年有固定的合作對象後,老實說,就沒什麼在經營「對外關係」了(花了很多時間充實自己,努力使譯文更理想),也就是zen說的自我行銷。偶爾有新的合作對象主動聯絡,不是剛好檔期不合,就是譯書的內容不適合(某個專業領域的專業書),也只能狠下心婉拒。這種時候,我通常會先徵求和我聯絡的編輯意見,如果有需要,就把機會介紹給其他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