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編譯關係和其他人際關係一樣,相互體諒很重要。

我認為編譯相處之道的第三點,就是和編輯站在相同的立場,避免編輯成為「夾板人」。

編輯是譯者和出版社(其實就是出版社的主管)之間的溝通橋樑,所以,如果對合約之類有不甚滿意的地方,可以請編輯費心和主管溝通,盡可能為譯者爭取比較理想的條件。如果溝通不果,也不要責怪編輯,或是過於堅持自己的立場(當然,條件無法契合而無緣合作的情況例外),讓編輯為難。

第四,隨時可以聯絡。就像之前小魚曾經在「試譯的訣竅」這篇文章中提到的,譯者最好不要「搞神祕」。雖然不一定都要當宅男、宅女,但至少應該讓編輯可以藉由E-MAIL、手機、家裡電話的其中一種方式聯絡到。當編輯發現譯稿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和譯者討論。

聽說,江湖上有譯者經常「神龍見首不見尾」。已經到了截稿期,編輯仍然找不到人,完全無法掌握譯稿到底處於什麼狀態。

其實,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意外或是突發的狀況,譯者當然也不例外。如果臨時有事,無法按時交稿,最好可以事先和編輯聯絡,如果是不急著出版的書,或許可以請編輯通融一段日子。如果已經排好出版進度,不妨和編輯商量一下,請教編輯的意見,如果編輯希望把其餘的部分交給其他譯者處理,也不失為理想的解決方法。

雖然這次無法賺到後半本書的翻譯費,但至少彼此合作愉快,才會有下一次機會。否則,一旦被認定是「慣犯」,對翻譯之路當然會有不利的影響。因為,出版這個圈子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不要說同一家公司的編輯,即使不同出版社的編輯之間,也經常有許多橫向聯繫。

第五,避免錙銖必較。在一家新的出版社合作時,或許對方的稿費和譯者心目中或是接其他出版社譯稿時的稿費水準差了一截。這種情況下,到底該拒譯,還是自動降價?

如果對方是正派經營的出版社,或許可以在告訴對方稿費的落差後,接下這份工作,給雙方一次機會。如果譯稿的品質理想,下一次出版社就願意逐漸接近你的行情。如果譯稿不理想,當然不會有下一次,或許出版社覺得付這樣的稿費也不值得,這似乎也可以成為譯者評估自己實力的一種方法。

以上只是我個人一點膚淺的意見,老實說,我自己並沒有做得很好,正努力要求自己做得更好。而且,我的意見也不夠全面,也希望藉此拋磚引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綿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