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旁的書架

 

我經常很佩服作家的創作功力,這並不是說他們會編故事,而是很多原本我們生活中不受歡迎,甚至可能令人厭惡的角色,透過作家的筆寫出來,就會從角色中讀到那個人物的「血肉」,讓我們看到壞人或者說平時我們討厭的那一類人,其實也有良善的一面。

比方說,《守護天使》裡有一個矮胖禿頭又窮酸,還外加油膩膩的中年大叔,如果要更詳細的描述,就是這個五十歲的男人不曾有過戀愛經驗(但已經結婚,身為人父,有嚴重的妻管嚴),有糖尿病和高血壓(好吧,生病不是他的錯,這兩項可以忽略),喜歡看電車上免費撿來的色情雜誌,非假日每天可以自由支配的錢只有七百五十圓。

這種連書中人物提到他時,也忍不住「噁」字來形容的人,居然愛上了一個清純的高中女生,照理說,如果在現實生活中出現這種人,一般人絕對不可能對他產生好感。然而,經過作者的刻劃,至少覺得他不討厭,在同情之餘,還會覺得原來他也有純情的一面。

再比方說,《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連作家本身都在書名中認定她「令人討厭」,豈有不討厭的理由?但是,經由整本小說的描寫,瞭解她變「討厭」的原因是她對愛的執著,追求愛情的勇氣,漸漸地,對她的「討厭」也產生了一份諒解。

當然,很多描寫黑道大哥的小說,更讓我們見識到所謂的鐵漢柔情(嗯,我還沒有譯過,所以舉不出例子)。

我向來都以為,作家都熱愛他筆下的人物(尤其是主角),即使這個人物再一般人的眼中再負面,作家都可以找出他的人性光芒。所以,當我在翻譯的時候,會有一種和作者沆瀣一氣欺騙讀者感情,如魚得水的感覺,哈,當然不對,是忠實傳達作者情緒的感覺。

所以,當遇到我真的無法喜歡的角色(通常是書中的男主人翁或女主人翁,其他配角的反派角色當然不屬本篇討論的範圍)時,總會感到很困惑,覺得似乎辜負了作者投入大量心血描寫的角色,難免愧疚。

這並不是因為我無法接受有瑕疵的角色,人非聖賢,小說中的角色往往因為他們的性格瑕疵,更豐富了他們的形象。我想,也許是因為每個人對不同瑕疵的容忍度不同。比方說,作者可能覺得「打女人」是無傷大雅的小瑕疵,我卻覺得這是天理不容的罪惡,於是,就會無法喜歡作者筆下那個有「小瑕疵」的角色。

有時候會想,是不是每個譯者都愛書中的人物?是不是不喜歡書中的某個主要角色就譯不好?

最近,我終於找到一個說服自己的原因──搞不好,作者也很討厭那個傢伙啊,哈哈哈。所以,即使再討厭的角色,嘿嘿,我也不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綿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