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了不少小說,不同的題材,不同的文風,不同的寫作手法,不同的故事......,但我必須坦誠一件事,並不是每一本書都可以讓我在心裡打五顆星。
通常編輯說要發譯某本書時,我會先問編輯交稿的時間,如果時間上可以配合,我都會先根據書名,上日本亞馬遜查一下相關資料,先瞭解是不是自己能夠勝任的題材,稍微篩選一下。然後,拜託編輯把樣書借我看一下,我會跳著選幾頁的內容來看,如果覺得自己能夠勝任,才和編輯討論交稿時間。
也許有人聽到「挑書」這個字眼,就以為是譯者自命不凡,非高知名度作者的書稿不譯之類的,其實,我倒覺得「挑書」是一種對自己工作負責的態度。
基本上,我不會對自己設限,設定自己只接哪幾種類型的書,哪一種類型的書絕對不接,但我還是瞭解自己的能力有限,某些題材的作品,由其他譯者來詮釋絕對比我絞盡腦汁硬擠出來的內容更能夠吸引中文讀者,也更能夠傳達原作的精髓。
閒話不說。
接下某本書後,在著手準備翻譯,把全書看一遍之前,我並不知道那本書到底好不好看。同樣是推理小說,有的作者可能寫得絲絲入扣、劇情撲朔迷離,讓人愛不釋手;也有的作者可能寫得讓人馬上猜出誰是凶手,讀起來就索然無味了。
譯者是最認真的讀者。我常在想,也許我們對作品的瞭解比日本的編輯更加深入(所以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作者在小說中的前後矛盾之處)。因為我們如果無法透徹瞭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就根本不可能用中文表達出來。就好像如果在和別人聊天時,如果沒有聽懂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當然不可能正確地傳達給第三者。
有些書在閱讀第一遍的時候就深受吸引,翻譯的過程也樂在其中;有些書雖然不好譯,但在細細咀嚼出原文的感覺,再用自認為最貼切的文字表達後,就會有一種成就感。有些書在翻譯後,很期待可以馬上出版,很想要推薦給朋友。
但是!有時候譯完一本書,內心會產生疑問,這本書的讀者到底在哪裡?嗯,說得更直接一點,就是──這種書,有人會買嗎?
原本以為這種書上市後,銷路堪慮,結果卻跌破眼鏡,居然很受好評,甚至會有好心的讀者寫E-MAIL給我,說某書帶給他多大的感動,謝謝我的翻譯。每次接到這種信(稱讚我不看好的書),我就會覺得很慚愧,覺得自己真的是「瞎了羊眼」,冤枉一本別人眼中的好書了。
這種情況也發生在我們家。有兩本我不好看的書,羊媽媽居然反複看了好幾次,有些我認為不錯的書,她居然看到一半就不想看了,哼!
這就是代溝啊,代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