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具名「研究生」的朋友留言給我──
我路過你這個網站幾次,但總沒有留言。是這樣的,我是一位譯研所的研究生,上課時曾讀過譯者序的專文,但所讀教科書似乎也講不出一番道理。請問身為專職譯者的你,覺得譯者序的功能是什麼呢?它對讀者有什麼幫助嗎?想聽聽您的意見......謝謝囉。
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反正有時候出版社希望我寫一篇,我就花點時間來寫一篇,根本沒有思考其中的原因。
我在想,出版社請譯者寫譯者序,可能有以下的考量因素。
首先,譯者是最先看到中文版的人。哈,這沒啥稀奇,應該說,譯者可能是除了作者以外,把原文看得最仔細的人。所以,對作者文字的感受度,想要傳達的意境也比較瞭解。
另外,譯者在翻譯某位作家的作品時,往往會查一下他的資料。如果之前曾經出過其他中文版的小說,也會看一下,體會一下作者的文筆或是其他譯者處理的方式。相對的,對作家的瞭解可能比一般讀者更加深入一些。
而且,某個語系的譯者通常對該語系的作品比較瞭解。一方面和閱讀習慣有關,另一方面也會因為工作的關係,對這方面的訊息有比較高的敏銳度,在討論作品的背景或是定位方面也比較有利。
寫譯者序時,通常會去查一下有關作者或是作品的資料,由於在翻譯過程中,對作品的內容有了比較深的瞭解,所以看到相關資料,很快就可以判斷哪些是可以結合書的內容介紹給讀者的。
當然,有些譯者會在譯者序裡談到自己翻譯過程中的一些趣事、辛苦或是體會,據說有些讀者會覺得這種內容很有親切感,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可以對作品有更深入的感受。
我能想到的,大致就這些了。歡迎其他朋友補充,也歡迎編輯朋友提供看法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