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幾位年輕譯者說,前輩都告訴他們,不要接稿費太低的稿子,以免破壞行情。

其實,我覺得所謂「行情」是浮動的。在之前的某一篇討論譯者薪事的文章中,發現以我比較熟悉的日文書籍翻譯來說,業者(出版社和翻譯社)開出的價格就有每千字兩百到八百不等,整整相差了四倍。

所以,行情到底在哪裡?

當譯者自己認為還在「磨刀期」,只要業者願意給譯者機會,譯者當然不可能不知天高地厚地漫天喊價,要求業者支付和資深譯者相同的酬勞。雖然每一個業者都希望「商品」物美價廉,但當他們所出的價格有限時,對譯者的要求也相對降低。如果硬是要求「磨刀期譯者」不得「降價求售」,扣上「破壞市場行情」的帽子,新手譯者那可能永遠都沒有機會磨刀,只能讓刀生鏽。

而且,對新手譯者來說,不容易接到稿費高的稿子,豈不是要他們餓死?

那天出門時,看到很多計程車上都貼著各種廣告。有的是打電話叫車可以打幾折,有的是滿百送多少,無不在做降價促銷。現在走到街上,只要稍微站一下,就可以攔到計程車,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只能降價促銷,吸引顧客。

也許有人覺得我把譯者和計程車司機相比太過份了,但我想說的是,無論譯者和計程車司機在市場經濟中的角色是相同的。如果全台灣每年出版一千本翻譯書(只是舉一個例子),全台灣只有五十個譯者,稿費當然不高也難吧。

所以,我覺得譯者應該有決定自己「行情」的自由。根據自己的能力,設定自己的「行情」(我相信沒有譯者會讓自己陷入「有行無市」的窘境),稿源充足後,可以慢慢用以價制量的方式調整。在自己的譯技還不成熟時,我覺得用比較低的譯稿費換取練筆的機會,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妥(當然,業主願意用低廉的價格,接受譯筆比較不成熟的譯者時,後續的編輯工作應該要花更多心思,這個問題以前在之前的文章中討論過了,不在此贅述)。

我最初踏入翻譯這一行,是從接雜誌稿開始磨練,經過十幾年的磨練,現在終於有機會翻譯文學作品,稿費水準也大有長進(感謝各位施主)。如果當年有前輩對我說,不可以接低價稿破壞行情,也許我永遠接不到稿,早就投入其他行業了吧。

當然,我必須重申,以上觀點,只是我不成熟、狹隘而又小我的想法,沒有考慮到對整個翻譯產業發展的影響、○○△△、□□⊙⊙、⊕⊕......,如有得罪,還請各位前輩海涵,但目光如豆的小譯者如我,真的覺得只要雙方你情我願,大家心情愉快就好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綿羊 的頭像
    綿羊

    綿羊的譯心譯意

    綿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