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了幾堂課後,發現老師選用中文小說的日譯本來上課,的確可以學到很多在日譯中時容易忽略的問題。

在上個星期的課堂上,老師提醒大家一個問題──

中文小說被翻譯成日文後,篇幅增加了,而且多了很多接續詞,但中文小說中原本並沒有這些接續詞,老師就要大家回去思考為什麼?

我自己在翻譯完校稿時,也經常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有時候一小段內容裡,有很多「但是」。

日文中的「しかし」、 「でも」、 「けれども」或是語尾的が(就是「.........が」),都是表示轉折的意思,有時候在翻譯的時候,看到這幾個字,就會很順手地打上「但是」、「然而」,在校稿的時候,就會發現其實整段文意並沒有那麼多轉折,所以,就會適當地刪除,避免一段話裡「但是」了三、四次,都不知道轉折到哪裡去了。

以前並不會多想這個問題,直到老師在課堂上提出這個問題後,才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原著的中文小說中並沒有這些接續詞,日文的譯者為什麼要加?

我試著把日文中的那幾個接續詞刪除,雖然不至於不對,但讀起來總覺得怪怪的(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語感?),還是加上那些接續詞讀起來比較順。

我就在想,是不是因為日本人說話向來不喜歡明確表達yes或no,所以,也就很自然地用一些接續詞來「柔化」想要表達的意思,使文意出現一種「模糊的美」。即使原本要表達否定的意思,多用幾個「しかし」或是「けれども」之後,感覺否定得沒有那麼強烈。久而久之,這種委婉就成為日本文化中語言表達的特色。

以上純屬個人不負責任的分析,不過,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

在翻譯的時候,不要一看到原文中有接續詞(除了上面幾個,還有そして、それから等),就老老實實地譯出來,有時候,該刪的還是要大膽刪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綿羊 的頭像
    綿羊

    綿羊的譯心譯意

    綿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