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aNobii網路書櫃上看到讀者對綿羊以前翻譯過的某本書的評語,竟然是找到其中有六個錯字(冷汗)。
老實說,看到那幾個錯字,其中有兩個是新發現(因為,我到現在才知道,原來是「喜孜孜」,不是「喜滋滋」,雖然google中有一大堆人都在用「喜滋滋」,但教育部的國語辭典裡只有「喜孜孜」和「樂滋滋」,卻沒有「喜滋滋」),另外的四個,還真的會覺得「咦?這個字我會寫啊!」當時怎麼會打錯了,而且後來也沒看出來。那本書的責編說,她不僅自己看過,還找別人看過,沒想到,還是有漏網之魚。可見譯者的有心、無心之過有多少。唉~~~都是我的錯~~~(捶胸)
這令我想起宅男史考特在他的網站針對某書列出的「勘誤表」一文中曾經提到,在他找到的十三個錯,和另一位喜歡抓錯的高手抓到的錯,竟然只有兩處相同,他得出的結論是──大家都有盲點,更凸顯重複校對的重要性。
我還蠻喜歡看別人從書中抓錯字的文章。不不不,不是幸災樂禍。說好聽點,是引以為戒,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我發現自己的錯字率還蠻高的。尤其在看自己的校對稿時,甚至搞不懂為什麼會打出那樣的字。而且,我明明用的是倉頡輸入法,竟然會出現好像注音法選錯字的錯誤,這種時候,除了說,大腦原來也會惡搞以外,實在想不出其他藉口了。
常常在想,那些喜歡抓錯字的人(姑且稱之為「抓錯先生吧」)往往是對文字有嚴重潔癖的人,實在應該利用這種專長,接出版社外包的校對工作。不過,萬一抓錯先生校對過的稿子出版後,被別人抓出錯,他們不知道會不會抓狂?嘻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綿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