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IMG5080.JPG

這是我經常提醒我家大獅、小獅的一句話。

前幾天,和幾位譯者聊天時,再度得出這樣的結論。

最近聽到一些譯者的工作情況,也讓我覺得譯者的性格也或多或少地決定了他的工作命運。

自由譯者幾乎都在家裡工作,除了偶爾和業主聯絡之外,如果不努力和同行保持交流,真的很容易陷入「獨行俠」的情況。

當獨行俠沒什麼不好,但最擔心的就是日子久了,不知不覺變成了井底的那隻青蛙,覺得全天下只有自己這一隻青蛙最厲害。聽說有的譯者遇到編輯修改自己的稿子,會一副不以為然的態度,言下之意,似乎是「你這種實力,憑什麼改我的稿子」,變成編輯口中「很難搞的人」,從此沒有下一次的合作機會。

或許有人覺得反正台灣出版日文書籍的出版社這麼多(尤其是這幾年,真的算是日文書籍的鼎盛時期了,但希望不是泡沫時期),不和這一家合作,還有很多家,但「難搞的譯者」如果不修正自己的態度,可能會覺得整個出版界「世風日下」,或者感嘆「出版界之大,竟沒有我的容身之地」。

有的人看到其他譯者的努力稍微獲得了回報,就會嗤之以鼻,「他不過是運氣好而已」,然後,用放大鏡挑出別人的一些小毛病,似乎藉此就可以證明自己比「他」厲害多了。結果,他自己的譯稿卻讓編輯想要扣他的稿費(通常編輯抱著「和氣生財」的想法,很少會使出這招殺手鐧)。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經聽到外公指導外婆的廚藝,說什麼「這個要加點糖,味道就對了」,或是「這個煎得不夠脆」之類的,說得似乎頭頭是道。外婆脾氣好,從來都是忍氣吞聲,沒看到她反駁過一句(我怎麼沒遺傳外婆的好脾氣?)。當時的確以為外公的廚藝很了不起,直到長大後才知道,我外公根本不會煮菜,純粹是「說得一口好菜」。不過,現在我甚至懷疑當初我外公的「指導」是否真的正確,搞不好他只是說了高興,外婆和他做了這麼多年夫妻,知道他也「只剩一張嘴了」(?),也就由他去了。哈哈,我真是不孝啊。

言歸正傳,這些年來,看到有些新手譯者漸漸努力闖出了一片天空,聽說有幾個照理說已經入行有一段時間的譯者仍然處於「高不攀,低不就」的「青黃不接」狀態。

想要當譯者,隨時精進自己的翻譯能力是一門永遠做不完的功課,但除此之外,也不要忽略人際關係,以及注意自己平時的行為。

因為,說實在的,出版界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不管是好名聲還是壞名聲,只要在這個圈子裡打滾,「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現在大部分的編輯都學乖了,在找新的譯者合作之前,還是會走傳統路線,打聽一下這個譯者的情況(交稿準時與否、譯稿品質,是否難搞......),因為,編輯也不願意「真心換絕情」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綿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