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輩常常告訴我們,翻譯沒有標準答案,所以,譯路上需要自己慢慢摸索,慢慢了解、體會翻譯時的標準。

最近,我發現一件事,其實,我們平時在部落格討論的很多事,其實就是慢慢釐清一些「業界標準」,或者說一些業界沒有明文的規定,還有隱約知道,卻沒有明確思考過的問題。

比方說,我們曾經多次討論過,很多我們平時覺得很貼切,很傳神的詞彙,因為是台語,所以在翻譯上就會盡量避免。

不過,也不是統統不能用,而是必須選擇性使用,比方說,像「古早」,看到這兩個字,就會想到是很久以前,所以,當覺得「古早味」比較有感覺時,或許可以使用;但其他華文地區的人,看到「舊年」可能不會想到「去年」,所以在翻譯時,最好不要用。

有些字眼,我們平時已經用習慣了,可能很難分辨到底是台語還是國語,所以,曾經有編輯教我一個很容易判斷的標準──教育部國語辭典有的字可以用,如果查不到,最好避免使用(這是我從事翻譯多年後,才聽說的)。

另外,從討論中也發現,翻譯文學小說、輕小說、實用書、漫畫和電影時,詞彙的運用有不同的標準,有的可以用比較活潑的字眼,有的可以結合流行字眼,有的就必須一路正經八百。

以前曾經聽一位朋友說,他們出版社有好幾位譯者,專門在公司翻譯。當時我好羡慕,並不是因為羡慕那些譯者有固定薪水可拿,而是覺得這種工作形態,就像隨時帶著一個「智囊團」,遇到一些翻譯上的問題時,可以和其他譯者一起切磋,這絕對是提升翻譯能力的理想環境。不過,也可能是我理想化了,搞不好大家都埋頭做自己的工作,根本無暇切磋。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覺得現在這裡的集思廣益版和噗浪上的譯者團也發揮了這樣的功能,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宅女(宅男)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滿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綿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