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還不夠資格當所謂的「資深譯者」,但我經歷過不是用電子檔交稿,而是用稿紙交稿的時代(神氣!)。
為什麼會突然想起這件事?
原因很簡單,因為家裡還剩下很多稿紙。今天小獅寫寒假作文時拿出稿紙,我又想起這段往日回憶。
很久很久以前……哈哈,有沒有寫童話故事的感覺?
言歸正傳,剛踏入翻譯這一行時,譯稿都用稿紙寫。有時候翻得比較順時,還必須忍著手痠,努力硬撐下去,以免「感覺」跑掉了,怎麼翻都不順。
遇到長句時,還必須先在其他紙上打草稿,再正式「謄」到稿紙上。有時候想要修改,就會用立可白把一長串塗掉,甚至乾脆重新剪貼,把一整段不滿意的內容蓋掉。
如果我沒有記錯,那時候計算稿費的方式,就是用一整頁來計算的。也就是說,一張六百字的稿紙就算六百紙,即使有空白部分也照算(當然那時候的稿費也比較低)。所以,如果是翻一整本都是對話的書,那真是「賺到了」。不過,我那時候都是幫雜誌社翻譯稿子,幾乎都是一整段的文章。聽荳荳前輩說,她曾經遇過這款好康的代誌,大家去嫉妒她吧。
我遇過一家翻譯社提供稿紙,其他的都要「稿紙自備」。以前稿量不多時,在巷子口的文具店買十幾、二十張就夠了。後來接的稿量比較多,當然不得不考慮稿紙的「成本」問題。於是,經常去量販店買好幾百張回來,慢慢用一段時間。
記得那次才去量販店「批發」稿紙不久,雜誌社的編輯就問我要不要跟著他們電腦化,以後要用電子檔交稿。為了避免我的打字速度影響翻譯速度,編輯要求我慢慢「轉型」,逐漸加重電子檔的比重。
苦練倉頡輸入後,很快就開始完全用電子檔交稿。於是,家裡好幾百張的稿紙就一直原封不動,只有大獅、小獅寫作文時,偶爾消耗幾張而已。
如今,真的很幸慶當初電腦化,不然趕稿的話,稿還沒趕成,手恐怕會先斷掉吧。
- Feb 04 Mon 2008 12:00
稿紙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