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努力成為編輯心目中的完美譯者」的文章討論中,衍生出一個問題──
譯者該不該有所為,有所不為?
也就是說,是只要編輯發譯給自己的書,就照單全收?還是認為術有專精,只接自己擅長領域的書?
Zen兄認為,作為出版文化工作者,除非是勸人為惡的內容,否則,就應該多方學習,多加磨練,累積各方面的經驗。如果能夠做好任何領域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專業。
當然,也有朋友有不同的觀點,比方說,凱西認為,必須視自己的能力和時間接稿,愛惜羽毛,才能獲得編輯的信賴。
在看凱西的留言時,我連連點頭;在看Zen的意見時,我也拼命點頭。我想,這是因為這兩種觀點都很有道理,也都很務實,只是看每個人如何視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運用。
其實,編輯在發稿的時候,就已經針對譯者的背景資料評估過了。如果是相當專業的書籍,應該會找有相關經驗的譯者。
每位譯者都有自己接稿的標準。必須承認,在我從事翻譯工作十多年期間,不同的階段時,的確會有不同的接稿標準。
在最初的階段,真的是什麼稿都接(當然,編輯在發稿的時候也會稍微挑選一下譯者)。不管是天文地理,只要編輯敢發給我,我就敢接。當然,因為最初的兩年左右都是翻譯雜誌的稿件,編輯會以我的譯稿作為參考,重新整理後才刊登在雜誌上。所以,我的翻譯內容只是「內部參考資料」,即使出了紕漏,也不會直接影響到讀者(當雜誌出版後,對照自己的譯文和雜誌上的內容,是一種很好的學習)。
在那段翻譯新人的階段,我甚至翻譯過佛教教義之類的文章。翻譯了幾頁後,發現實在無法勝任,曾經向雜誌社的編輯反應。但編輯告訴我,「沒關係,老闆自己也多少看得懂日文,只是想大致參考一下妳的譯文。」所以,就硬著頭皮譯下去(雖然已經事隔十多年,但仍然無法忘記啊)。
之後,開始接實用書的時候,大部分都是美容、育兒、自我成長的書,偶爾有幾本屬於我完全陌生領域的書,或許需要花兩倍、三倍的時間,雖然辛苦,但在過程中,的確累積了不少比較冷門的知識,對日後的翻譯工作很有幫助。
有一類書籍,是我望而卻步,始終都不敢接的,那就是鬼故事或是恐怖類的書。曾經有出版社找我翻譯這一類的小說,當時的我,也很需要開闢新的稿源,不過,還是婉言拒絕了(我有告訴編輯原因)。因為,我知道那會讓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會產生「陰影」。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也勉強算是一種「有所不為」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綿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