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大禮

(去年拍的聖誕節照片,好像又可以拿來充場面了)

記得多年以前,曾經和大獅、小獅開玩笑說,如果她們以後去英語國家留學,搞不好我可以一起去學好英文,就可以當一個英日雙棲譯者(劈腿譯者?),哇,感覺好威風!(說說而已嘛)

當然,純屬玩笑,說過之後就忘了。但那天和朋友聊天時,突然想起多年前的這句話,發現自己真的「太傻,太天真」,或者說太輕忽翻譯這件事了。

那時候以為,自己做了多年日文譯者,只要再學幾年英文,加強英文能力,就可以勝任英文翻譯的工作,其實這和有人認為「高中或大學的英文讀得不錯+作文寫得不錯=我可以當英文譯者」的邏輯是一回事。

嚴格說起來,因為從事日文翻譯的工作,等於不斷在練習把自己理解的內容盡可能正確表達的能力,所以,即使我哪一天失心瘋,真的去猛K英文,想跨足當英文譯者的話(忽略不計是否有人發稿給我的問題),從理解到表達這個部分或許比新手英文譯者容易上手。但更嚴重的問題在於前半段,也就是正確理解原文的意境和意思的問題,同時瞭解各種語言中的「陷阱」。這個過程的功力,必須大量閱讀,大量練習英文→中文的轉換才能體會,才能逐漸累積經驗,也才能譯出理想的中文。

以日文小說翻譯來說(為什麼特別強調小說翻譯,是因為如果是某些公文或是法律文件的翻譯,就是需要「如實」,故不在討論範圍)──

不要有過多的被動語態。「他被告知明天要去學校」、「她被說是瘋女人,所以心情很沮喪」……,這一類的句子太多,看起來就會不舒服。(這是我個人見解,當然也許有人喜歡看也不一定)

長句截短。比方說,「XX……○○……的她迎面走來」,但「XX……○○……」的部分可能是整整一大段上百字,讀得好像連氣都快斷了,有時候需要把主詞放到最前面,然後把句子截成符合中文閱讀的長度。

主詞的補充。日文中有時候會省略主詞,或是根據對話中「僕」、「私」、「俺」等自稱,就知道是誰在說話,或是誰在做什麼,但除非特殊情況,「僕」、「私」和「俺」這些第一人稱都譯成「我」,所以,從譯文中就不容易區分,有時候在翻譯時,必須適當補充。

…………。

諸如此類翻譯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都是靠日積月累體出來,在每位譯者的大腦中建立了「翻譯迴路」。我相信英文翻譯時,也有必須特別處理的問題,才不會讓譯文變得很生硬。

英文翻譯和日文翻譯(或是其他兩種語言)所需要的「翻譯迴路」應該有相當大的差異,就連同樣是日文和中文之間的轉換,日文→中文和中文日文所需要的「迴路」也不同。有一位朋友經常在臉書(她在部落格上也有寫啦)上出題,考大家某些日文要怎麼說。那天看到她出題問大家,「直呼其名」的日文怎麼說,明明前一天才譯過(而且不用查字典,一看就會立刻反應出中文),卻一時想不起來日文是怎麼說的(現在想起來了啦)。

所以,能夠成功地跨語種劈腿的譯者,真的很厲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綿羊 的頭像
    綿羊

    綿羊的譯心譯意

    綿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