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怕老(其實現在的男人也怕老吧),但譯者更怕文字老。
最近慢慢覺得,文字老比年齡老更可怕。
雖然同樣是從事文字工作,作家、記者這些文字工作者表達的是自己內心的想法或是對某些事物的觀點,他們的文字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日漸成熟,內容更有深度,是讀者所喜愛的。
譯者是在咀嚼別人的文字後,盡可能「原味」呈現,寫下的文字並不是要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是成為作者的代言人,要詮釋一些資深作家的作品或許更能夠體會其中的深度,但遇到時下很多輕鬆愉快的年輕作品時,文字是否能夠跟著輕快起來,就考驗譯者文字的「年輕度」。
這讓我聯想到演員,我們經常看到年紀的演員化老妝扮老,似乎很少看到年老的演員拉皮扮年輕(應該也有啦,只是兩者的比例應該很懸殊)。
之前覺得譯者是一個「終身事業」(好像這種說法有點奇怪)。口譯人員在上了年紀後,累積了豐富的資歷,也經歷過大場面,翻譯水準應該更高。尤其是筆譯,即使到了雞皮鶴髮的年紀,即使臉皮已經垮到膝蓋,只要腦筋還靈光,手指還能動,就可以繼續翻譯。但我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腦袋裡的詞彙。即使腦筋再靈光,即使可以為原文找到很貼切的翻譯,如果原文屬於年輕活潑的內容,譯文當然也要跟著年輕化。
之前剛好有機會譯了一本閱讀年齡層比較低的書,編輯要求在用字方面力求年輕。於是,我開始提醒自己注意年輕的語言,除了注意聽大小獅的用語之外,也去看一些知名部落格的文字,尋找年輕人常用的詞彙。
我發現有沒有帶著這種意識看文字,真的會有很大的差別。平時一晃眼就過去的文字,現在一旦發現「年輕」要素的文字,腦袋裡就會有一盞燈亮起來,提醒我要記住這個字眼。這些年輕的文字看了能夠理解意思(至少我沒有嚴重脫節到看不懂年輕文字),但自己不會主動用這些字眼,或者說,想要用的時候,也擠不出這些文字,所以必須特別當成一個學問來學。
再度覺得,和文字打交道的翻譯行業,真的是學海無涯!只希望我的腦細胞新陳代謝的速度可以更快一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