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翻譯這條路走得久了,翻譯的作品就會逐漸受到關注。

想要走翻譯這條路,就必須有這種心理準備。

並不一定是譯者知名度增加,就會受到注意,而是當自己翻譯的作品在整個翻譯市場上的佔有率增加時,受到關注的機率也會增加。

受到讀者的稱讚和鼓勵時,無疑是譯者繼續努力的動力,當然,有時候也不免受到指教。

第一次發現自己的作品受到指教時,相信每一位譯者都很激動。如果對方說得有理,就會懊惱當時為什麼看走眼,或是因為某種原因犯下了失誤,也可能是整個作業過程中造成的疏失;如果對方斷章取義,就很想去反嗆回來,找對方理論,如果根本是對方理解錯誤,甚至很想反過來嘲笑對方一番。

不過,在這麼做之前,先問一下自己,這樣值得嗎?

當我在譯路上年幼無知時,曾經為了捍衛自己的譯文打過筆仗,雖然最後為自己爭取到了「正義」,但最後發現自己還是「輸」了。因為那幾天的時間,我一直在為這件事生氣,結果都無法靜下心來翻譯,工作情緒完全遭到破壞。

經歷過幾次之後,我漸漸向一些前輩學會了面對指正的方法。

第一種情況,如果遇到某些情緒性的攻擊,而沒有具體的批評內容時,不妨努力學習一笑置之,然後安慰自己,至少代表有人注意到這部作品,自己沒有白拿出版社的錢。

第二種情況,有具體的指正內容,而且指正內容正確,指正的措詞又不帶有攻擊性,就應該好好感謝對方讓自己認識到在翻譯上的不足,然後,把這份感激和羞愧化為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第三種情況,有具體內容,指正也正確,但措詞不客氣,甚至很尖酸刻薄。遇到這種情況,只要默默把指正的內容記起來,以後避免犯相同的錯誤就好,其他的就不必多囉嗦了。

什麼?會讓自己氣得無法工作?

不如這麼想,就連傅雷、嚴復等大翻譯家,都承認他們在翻譯時偶有失誤,小譯者如你我,偶爾犯錯也在情理之中。當然啦,錯誤還是能少則少,但人非聖賢嘛。

況且,對方參考了你的譯文,比你譯得更精彩是理所當然的。

第四種情況,就是雖有具體內容,但對方的理解斷章取義,甚至出現了偏差,不如掉頭就走,不必多浪費時間在這種不值得一看的批評上,更不需要浪費自己的情緒。至於擔心自己的名聲會因此遭到破壞,嗯......,這也沒辦法,因為嘴巴長在別人身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綿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