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知道各位在翻譯的時候有沒有遇過作者寫錯的情況?
這種錯誤,可能是某一個角色的名字寫錯(前後不一),或是情節上的錯誤。比方說,我之前譯過一本小說,在某個場合時,明明已經描寫過A到場的情況,結果又描寫A在半小時後火速趕來(等於A在某一個場景中,並未離開,就出場兩次)。當然,有時候可能是對某些常識或知識的誤解,或是筆誤之類的啦(咦,這樣好像在說作者沒常識或沒知識?我沒這個意思啦,而是作者難免會出現一些容易忽略的地方)。
之前和一位資深譯者聊天,她說她在譯某書的時候,也遇過多次這樣的情況,有時候是打錯字,有時候是名字寫錯(她以為又出現了一個新的角色,繼續看下文後,才知道是作者寫錯名字啦)。
遇到這種情況,到底該怎麼辦?
那天,在金聖華所著的《齊向譯道行》中談到的一百七十二頁上,剛好看到這麼一段文字。

作者在原著中有失誤的地方,無損作品在藝術上的成就,身為譯者,擔當的是一種中介轉達的任務,原文有訛,也只能『以訛傳訛』,最多在譯註中加以說明而已。這就是譯者應注意的基本原則。例如譚恩美在《喜幸會》(台灣好像譯成《喜福會》?)中提到過年擺蟹宴,中秋吃粽子等,譯者也只好依書直譯。譚恩美又說粽子是“wrapped in lotus leaves”,“lotus leaves”是「蓮葉」,不是「粽葉」,但翻譯時並不能隨意修改。

看完這段文字之後,才驚覺「啊?原來不能改?!」
雖然之前我遇到類似情況時,都會用紅字標出錯誤或前後不一處,由編輯去傷腦筋,但總覺得還是改一改比較「合情合理」。不然,讀者或許又會覺得是譯者譯錯了(這算是「譯者被害妄想症」嗎?),如果用譯註指出作者的錯誤,雖然避免了這種情況,但是,萬一作者看得懂中文,會不會覺得譯者「愛挑剔」啊?
不知道各位譯者遇到(或是設想一下假設遇到)明顯是作者筆誤的情況時,會怎麼處理呢?

Ps1.鄭重聲明,我沒有批評作者的意思,純粹只是就身為譯者,面對這些問題該如何處理進行討論。
Ps2.補充說明,昨天和幾位前輩吃飯時,某前輩說,還是應該就事論事,用譯註的方式把錯誤指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綿羊 的頭像
    綿羊

    綿羊的譯心譯意

    綿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