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1126.JPG

一位譯者朋友和我討論翻譯正確性的問題。

這位朋友讀的是翻譯,她和我分享說,以前老師會希望按照原文的句型翻譯(當然,不同老師要求的重點不同,並不一概而論),所以,她對於某些出版社的翻譯要求有一些疑惑。

因為她是英文譯者,所以和我所遇到的情況或許有一點落差。不過說到句型的問題,日文翻譯中倒是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可以參考。

在日翻中的時候,經常需要改掉原來的句型。因為有時候日文中的連體修飾可以寫上一整段,可以讀到根本喘不過氣來,如果在翻譯時也按照原來的句型翻譯出來,一定會不忍卒「讀」,自己也會看不下去。所以,往往會把一些長句切成符合中文習慣的短句,在這個過程中,句型改變了,有時候和原文之間表達的意思或許稍微有一點點失真,但有時候為了中文讀者的閱讀習慣,不得不犧牲那百分之一或二的正確性。

剛開始翻譯時,我也曾經覺得我的終極目標就是要追求譯文和原文「一模一樣」,但現在漸漸發現,那個「一模一樣」並不是原文和譯文之間的一一對應,而是整個句子、整個段落的完整意思表達。在累積經驗之後,也許就會體會到其中的「眉角」,掌握住分寸的拿捏(我現在還說不清楚)。

之前曾經聽一個資深編輯說,新手在翻譯時,往往很擔心會漏掉一個字,所以拼命把原文中所有的字都塞進那一句譯文中,但這樣的中文讀起來就很累,有時候在改稿時,也需要花費很多的心思。

之前在看一則新聞報導時,介紹一對新人其實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曾經擦身而過,在丈夫小時候拍的照片中,太太曾經在背景中被拍到。電視上介紹那位丈夫說的話──

我和我太太在同一張照片,當我們都還是小小孩的時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就連我這個英文很差的人,也可以根據這句譯文中翻英,但在小說或是出版品中,這種翻譯無法過關(我甚至覺得出現在電視上也不合格)。也許是新聞的編譯人員認為反正幾秒鐘就過去了,就按照丈夫說話的順序,把譯文對上去就好。

在翻譯時,經常會遇到把一整個句子打散後重組,再用中文表達出相同意思的情況。當然,因為我舉例的這個句子本身很簡單,在做書籍翻譯的人恐怕很少有人會這樣「直譯」,但當遇到一大段描述時,有時候很容易受到原文的侷限。

有時候我覺得,學校教的翻譯注重的是原則,是基礎,所以,老師會耳提面命地要求準確、精確,是希望幫學生把底子打得很牢固,但實際開始向客戶接案後,就需要在原本牢固的基礎上慢慢學會通融、變通,有時候可能需要適應不同出版社的要求,這或許就像小孩子成長成人,踏上社會後,慢慢變得世故、圓滑的感覺?(好像有點比喻不恰當,沒關係,反正我的比喻很少恰當過)。

PS.本文的標題純屬自我安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綿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