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0327.jpg

最近在思考這個問題,翻譯(我指的是書籍,尤其是小說的翻譯)到底是學術還是藝術呢?

如果是學術,翻譯的標準就力求嚴謹,不得有差錯──當然,一本書完全沒有誤譯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至於誤譯的原因,之前的文章裡不時有提到,這裡就不多說了。

但如果是藝術,翻譯的標準也許就需要稍作調整,重點必須放在呈現「美」的效果上。這裡所說的「美」,不一定是「美麗」的意思,怪誕的美、暴力的美(不是宣揚暴力喔)、邏輯的美……,重點在於表達作者想要表現的宗旨。

以拍照來說,拍同樣的人物,可以取不同的角度去呈現被攝人物,技術好的攝影師知道如何為被攝人物尋找一個最好的角度。臉太大的,或許可以拍側影;個子不高的,攝影師或許可以從下面拍,等等。無論從哪個角度拍,拍的都是這一個人,但有時候我們其實並不是那麼喜歡「寫真」的寫真。試想一下,有兩位攝影師,一個精確地把你臉上的雀斑、青春痘疤、細紋和粗大的毛孔都拍得一清二楚(姑且不論技術上有沒有可能做到),另一位則利用光線或是角度的處理,「忽略」掉這些瑕疵。我想,十之八九的女人都會喜歡後一位攝影師吧。

回到翻譯,雖然我不知道從攝影的觀點來看翻譯是不是正確(我最近常提到攝影,並不是想自誇自己對攝影多麼有造詣,我真的是菜鳥,連照相機的功能都沒有完全學會。但我對自己喜歡的事就會多想,去體會其中的感覺,所以,就很自然地從攝影的問題聯想到翻譯,請各位見諒啊),如果攝影的目的是為了追求藝術的感覺,有時候為了襯托主題,需要刻意模糊某些影響主題的細節。同樣的,在翻譯時,如果遇到作者明顯錯誤的地方(當然,要有十足的把握是作者寫錯了,而不是自己認知不足造成的誤解),應該可以糾正過來(但我通常的做法是按原文譯出後,再註記說如何如何不符,由編輯做出判斷)。否則,或許做到了對原文的「精確無誤」,卻並不是「正確無誤」的譯文(因為原文已經不對了啊)。

為什麼會想到這一點,是因為之前看到一本翻譯書上寫,無論原文怎麼錯,都要按原文譯出來,最後在後面再寫註解。這應該是基於對原作者的尊重,就是力求「原人(文)呈現」,但假設是我,我才不希望別人把我臉上的雀斑都拍出來,我情願別人幫我拍得美美的。

當然啦,我不是作家,沒資格說這種話,也不可能去問作家,假如你的作品中有錯誤,會希望譯成其他國家文字時繼續錯下去,還是修改過來,只是一個人無聊在想這個問題而已。

突然發現這篇文章的題目好像很偉大,但結尾的氣勢超弱的,典型的「虎頭蛇尾」啊,但其實我哪一篇文章不是這樣呢?這麼一想,也就釋懷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綿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