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G5197.JPG

有一次上課時,提到榻榻米的問題。

聽說現在特力屋都有在賣簡易的榻榻米,所以對大部分人來說,把日文中的「畳」音譯成「榻榻米」,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讀者也應該看得懂。

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也許對其他華文地區(大陸地區、新加坡、馬來西亞和美國華文市場)的讀者來說,對「榻榻米」這個字眼就感到陌生,該怎麼處理類似的問題(我喜歡這位老師上的課,就是他會提出一些問題讓大家思考)。

回來之後,想了一下這個問題。

從結論來說,我認為還是應該使用目前台灣讀者最能夠接受的譯法。

目前台灣的翻譯書除了在台灣地區販售以外,有些書還會在香港或是其他華文地區出售,雖然繁體版本無法直接在大陸出售,但已經有一些簡體版本直接沿用繁體翻譯版本(有向台灣的出版社購買翻譯版權)後出版。

生活在台灣的譯者對其他華文地區的用語習慣(不光是語氣和使用的詞彙,還包括對同一種東西的不同稱呼)瞭解有限,想要面面俱到,反而會變成四不像,既無法滿足主要讀者群的台灣讀者的閱讀習慣,也未必能夠讓其他華文地區的讀者認為我們的文字變得「親切」,更貼近他們的在地文化。

因為台灣對日本文化和很多生活方式的接受度很大,所以,有些概念我們接受的理所當然,也許正因為這樣,文化的層次也比較豐富(我不是說其他地方的文化層次淺薄喔)。比方說,日本的流行文化也很容易打入台灣市場,很多日文漢字也出現在年輕人的世界,很多逗趣的顏文字,也為文化生活增添了樂趣。

至於其他華文世界的讀者,也許可以透過這些中文的「外來語」促進語彙的發展,瞭解他文化中的新元素。當然,如果發行簡體版時,由大陸的編輯針對一些差異性較大的詞彙或是表達方式修改,就可以達到雙贏的效果。

這裡還是要重申一下,這只是我現階段的想法,如果之後看到可以說服我的理由,我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所以說,翻譯是可以做到老,學到老,即使有一天不做翻譯工作,在看翻譯書的時候,應該還是會忍不住想這些問題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綿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