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IMG5040.JPG

 

之前和一位編輯聊天時,她深有感慨地說,我越來越發現為一本書找一名適當的譯者是多麼困難的事。

即將進入瘋狂趕稿期之間(澄清:這次是幫編輯趕稿,不是我時間安排有誤,我之前的拖稿書已經完成,再等一段時間校稿完成就可以交稿啦),和幾個朋友一起去天母SOGO的淳久堂開一下眼界。看到一排又一排整櫃的日文書,真是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尤其看到自己翻譯過的書、即將翻譯的書和欣賞的作家推出新書時,更是有一種親近的感覺。

然後,我們在討論哪一類書可能會在台灣賣得好,我說○○類型和△△類型的書,到目前為止我都不敢接。朋友說我很挑剔,我說其實不是,我真的會怕自己譯不好。

做了多年的翻譯工作,慢慢對自己擅長的領域或者說是擅長的文字有所瞭解,雖然有時候也會刻意給自己一些挑戰(至少不要讓大腦鈍化,太快加入癡呆的行列),但也認識到自己能力的極限。有些書我接,或許可以做得比別人稍微好一點,或者至少不會輸給其他譯者太多,但有些書,只要一看就知道即使我花比別人多一倍的時間,做出來的成果仍然不如其他人。遇到這種情況,即使是再喜歡的書或者是再大牌作家的書,我還是當一個讀者就好。

因為,出版社簽一本書,少則數十萬日幣,多則上百萬,甚至可能數百萬(日幣),再加上製作的成本,耗費的資金相當可觀,如果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適任,又怎麼忍心讓出版社把翻譯費砸在我這個不稱職的譯者身上呢?

最近,有編輯要我幫忙推薦適合某本頗有特色小說的譯者,我想了半天,只想到一位譯者,但那位譯者的檔期很滿,想必無法臨時接稿。這讓我發現一件事,雖然我認識的譯者不少,但很少瞭解他們的專長。

所謂專長,並不一定和讀的科系有關,比方說,有一位譯友很瞭解日本演藝界的情況,如果有這一類的書籍,相信她會詮釋得相當好。雖然其他譯者並不是不能譯,但很多內容都需要去查證,而不是像那位譯者一樣,原本就有了充足的相關知識。因為日文句子中經常會有一些掐頭去尾的省略,有時候如果對相關知識不瞭解,可能會造成顛倒事實。比方說,在翻譯有關歷史書的時候,如果對歷史不瞭解,很可能原本是A國打贏了B國,結果誤以為是B打贏了A。當然,只要仔細查證,就可以避免犯錯,但我的意思是,如果甲譯者原本就有這方面的知識,是不是比沒有相關知識的乙譯者在翻譯時更輕鬆,也不容易犯錯呢?

所以,如果譯者有特殊的興趣,比方說,對日本的相撲、同人誌,或是日本的和服很有研究,不妨在和編輯聊天,或是和其他譯者聊天時適時公佈一下,這麼一來,當有相關書籍的翻譯時,大家很快就會想到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綿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