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十月五日中國時報的開卷上,記者林欣誼提到:

出版界的寒風從去年吹到今年,至今似乎還未「解凍」。在大環境不景氣之下,不僅大眾對書的消費力降低,通路也受影響,如誠品信義店的書區面積持續減少,更催促了各大出版社減量的趨勢。城邦出版集團早已喊出「減量生產、做足市場」,時報出版公司則宣言「減量精耕」,遠流、大塊等出版社也逐年降低出書量。

十月十二日的中國時報也提到,「戰後台灣第一家成立的出版社,東方出版社也要撤出重慶南路老書街了」。

 

出版界正在過寒冬,在出版業食物鏈末端的譯者當然也跟著「凍」起來。

譯者的「凍」,無非來自這兩方面。

一是稿源的「凍」。也許原本可以安排自己一個月、兩個月翻譯一本書,但因為出版量減少,被迫變成只能三個月、四個月翻譯一本。

第二個「凍」,當然是稿費。也許出版社付款時間會逐漸拉長,原本說好出版後立刻付款(這種付款條件對譯者來說,已經要勒緊褲帶過日子了),但現在書籍已經出版好幾個月,出版社仍然對你手一攤,「因為內部關係,必須再等三個月才能付款」。

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稿源變少時,至少還有稿子在手。於是,不妨利用這段期間更認真研究自己的譯稿品質,多想一想,多潤幾次,提升自己的翻譯實力。也許這種「慢工出細活」的稿子會讓你的品質成為編輯青睞的對象,即使在逆境中,也可以開拓新的合作對象,或是等出版景氣恢復時,就會接稿接到手軟。

同時,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充實自己,自我投資(沒錯,逆向操作,還能增加消費,促進市場經濟活絡)。去上相關的課程或是多閱讀各種書籍,自我充實,為下一次衝刺累積能量。

至於稿費的問題,只能請大家多小心(我也沒什麼好招)。因為當出版社發生問題時,譯者往往是最後一個才知道。有時候,即使出版社稿費拖欠了很久,譯者因為不好意思是催款而「氣在心頭」,影響工作心情。

但是,身為食物鏈末端的譯者,遇到出版社說「這是公司規定」,也只能耐著性子、節衣縮食等等等。

 

希望春天趕快來,大家一起咬牙渡過寒冬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綿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