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和幾位前輩吃飯時,兩位前輩都說,最近視力越來越差。
當時我在想,可能是因為我一感到眼睛乾澀,就隨時「傾聽眼睛的聲音」,讓眼睛好好休息一下。
我的視力雖然沒有減腿,不過有時候眼睛會脫窗。
前幾天在譯一本推理小說,故事背景是江戶時代。提到其中一婦人是土族的女兒。我查了一下,土族是中國大陸的少數民族,於是,不疑有他,還給他標上了譯註──
土族(譯註:中國青海省東部的少數民族)。
心裡還是覺得很納悶,為什麼作者要設計這位婦人有這樣的背景?難道和情節的設計有關?於是,就把這個問號丟進腦子裡。
翻到後面,發現並沒有和那個少數民族有關的情節,於是又找回之前的內容重看了一遍,發現明明是「士族」,竟然被我看成了「土族」,啊喲喲,真是差得太多啦~~。
我記得很多年前,也曾經有過一次類似的經驗。
那句句子是──他把「廁所(トイレ)」放到一旁後,就直接走了出去。
因為實在解釋不通,我又去查了「トイレ」是不是有除了廁所以外的其他意思,結果也查不到。原文看了幾遍,還是想不出所以然(大腦的成見真可怕,竟然沒有發現自己看錯)。苦思惡想了半天,最後乾脆去打了一個盹,等起來時重新再研究,才發現原來我把「トレイ」(托盤)看成是「トイレ」了。
這種眼睛脫窗的結果,就是會讓腦袋動起來。因為看錯的字,一定和原文的情節不相符或是很突兀,前後文解釋不通。這種時候,通常會思考作者的用意,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通常是很難找到合理解釋),當覺得解釋不通時,就會重新檢視原來的內容。重新檢視時,就會跳脫初看時,大腦造成的「視覺假象」。
只是,眼睛脫窗=耗費很多思考的時間。這種時候,或許不是眼睛的問題,而是大腦累了,真的要好好休息一下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綿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