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由於我自己的試譯經驗不多,也不知道出版社對試譯稿的處理方式。
所以,在今天「試譯像比稿」的文章,邀曾經擔任出版社編輯,目前是專職譯者的小魚發表意見。
沒想到,她不回應則已,一回應便是「好大的一塊玉」,把這麼面面俱到的留言埋沒實在太可惜,徵得小魚同意後,獨立成為一篇。
以下是小魚的精彩留言。

說到試譯敗北的經驗,我自己也有過一次。
那是一本語文史之類的非文學書。
也不知道自己當時腦袋裡在想什麼,彷彿覺得試譯只有如「開胃小菜」,想說等到「真正」翻譯的時候我再使出看家本領囉,於是很隨性的把試譯稿譯好之後就提前交稿給編輯了。結果,很悲慘地被抓到了兩個錯,自然也就被歸成「謝謝再聯絡」的那款譯者(但是非常感謝這位專業又盡責的編輯)。
事後檢討起來,當然是試譯時就要使出吃奶的力氣嘛!遇到這種非文學類的書,該做的註釋就要「煞有介事」去做,檢查漏字、查證資料、潤飾語氣(甚至是稍做排版)樣樣都不能少,一切要比照「好像自己正在譯這本書」的規格來處理。

後來有幸成為編輯,接手其他譯者的試譯稿,在此歸納出個人的一些小小建議,希望能拋磚引玉:

1. 正確性:當然是一定要的囉!如果一篇一千字的試譯稿就出現了兩個錯(有時候還在第一行,ㄟ害),那麼一本書平均八萬字來講,就算是數學不好的編輯,應該也不免會有所「聯想」吧?

2. 調性要顧:如果今天試譯的是驚悚推理小說,想必緊張懸疑的感覺很重要,起承轉合上就要注意緊湊連貫性。如果試譯的是唯美浪漫小說,那麼當然遣詞造句上要配合原文讓它優美一點囉!如果是大師論文學的經典著作,那麼語氣上就不該太嘻皮笑臉,您說是吧?(小秘訣:雖然編輯基於商業機密考量,常常不會透露試譯的是哪本書,短短的試譯稿也不見得就能判斷得出來,但譯者還是可問問編輯:『請問這本書偏向什麼風格呢?屬於哪一類型的書呢?』也建議編輯在發譯時可以稍微透露一下,畢竟譯者口袋裡有三十六招,也許他其實使得出這一招而只是一時不知為何沒使,如果就這樣錯過了一塊璞玉,豈不可惜?)

3. 交稿時間:就像正式翻譯的交稿一樣,當然不建議遲交。提早當然也很好,但注意不要因為譯好了太開心,急著交稿,結果沒有仔細潤飾查證就交出去(我之前就是這樣,嘆)。編輯當然喜歡快手譯者,但能兼顧速度和品質的譯者,編輯應該更愛吧!(大家只要看看綿羊就知道囉,嘿嘿)

4.「容易聯絡度」:編輯晚上常常做的一個惡夢就是交稿期限在即,譯者卻耍失蹤,就算報警也找不到。當然不是要譯者隨叩隨到,但如果試譯期間聯繫管道很通暢(信箱的信都收得到,回信也很快;手機多半打得通,不然留語音信箱也會回;甚至是MSN上可以直接對話溝通),那麼肯定是一大加分。是編輯的應該都很怕催不到稿,可是如果連人都找不到就甭提催稿了。

5. 過去的相關經驗:如果之前有譯過類似的書,當然是優點,不過我個人認為,這個優點主要是促使編輯「找上」這位譯者,至於到了試譯乃至於之後的階段,譯者最好還是要把自己的心態歸零(注意:是心態喔,不是功力喔!)。就像綿羊曾說的,也許編輯以為譯者適合哪本書所以請他譯,但譯者自己評估後卻不見得覺得合適。每一本書都是新的開始。

以我個人從前的發譯習慣,通常最多不會超一千五百字,試譯篇幅不長的話,試譯內容就很重要了(譬如要是這本書以對話居多,就別以最開頭開場白式的場景描述當試譯稿,而最好以對話為試譯稿;或者這本書以區塊式的描述為多,那便以區塊式的文字作試譯為佳)。如果這一千多字很OK,那天的我便會喝杯熱咖啡慶祝自己找到一位好譯者。如果這一千多字似乎不是很合適,我會把我所理解的這段文字用追蹤修訂加上我自己的認知後,回傳給譯者,問他願不願意再為我譯個五百字。常常,這第二階段的試譯還是能讓我喝到慶祝的咖啡。如果,最後我未能如願喝到咖啡,最起碼我也比較瞭解這位譯者的風格,這位譯者也更瞭解出版社的需求,假以時日,他累積了更多經驗、更多領悟,也許我們會有新的合作機會。試譯也是一種結緣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綿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